信息公开
法规与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图
信息公开申请表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领导小组
信息公开办公室
信息公开监督办公室
信息公开意见箱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信息公开 基本信息 教代会 正文

延边大学第十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行政工作报告
2022年01月18日 阅读次数:

乘势而上启新程 砥砺奋进谱新篇

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延边大学第十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20221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崭新起点,我们召开第十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这对于我们乘势而上、开局起步,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受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21年行政工作,并提出2022年学校行政主要工作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学校诸多大事、要事集中的一年。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一流引领,学科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实现首轮建设阶段性目标,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编制完成,持续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优化学科布局,首次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新增博士一级学科2个、硕士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2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前6%,中西医结合学科排名前40%)。完成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建设中期检查,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培育计划,民族学学科获得优秀,进一步提升了建设成效。

2.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大工程十项计划”2.0版,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专业课程建设,获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本科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各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6门课程入选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获省级教研课题35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推进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优化招生选拔机制,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首次招收“本科直博生”, 33篇学位论文获评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入驻企业新增17家,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76项,本科生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科研立项145项。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造“一网两平台”云就业服务体系。20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1.03%、留省就业率58.42%。成人高考新生录取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

3.坚持人才为先,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强化。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高层次人才岗位类型、待遇和考核机制,增设“荣誉教授”岗位,聘任张富贵教授等世界一流学科杰出人才、“高端人才梯队培育岗位”人员、高端人才讲座教授47名,聘任张寿教授等“图们江学者”20人,遴选“青年图们江学者”预约培养人选19人。崔玉花教授等3人获“长白山人才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成宪武教授等9人入选“吉林省第八批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延边黄牛种质创新与产业技术研发团队获“长白山领军团队”荣誉称号,基于碳纳米/碳纤维的“液相纳萃取”创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等2个团队获2021年吉林省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师资队伍培训3500余人次。公开招聘国内外博士40名,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

4.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新立各级各类项目341项,科研总经费达11,416.27万元,突破1亿元大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32项、地厅级项目11项、国内外合作项目29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9项。全年发表论文1344篇,其中CSSCISCIEI论文445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教材41部,获准专利26项。新增“图们江流域及日本海生态环境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3个省级科研平台。整合组建东北亚研究大数据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落户我校。《延边大学农学学报》获中国农业期刊“优秀期刊”称号

5.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社会发展卓有成效。深化产学研合作,参与全省高校现代肉牛产业学院协作体建设,助力“千万头肉牛”工程。与延边州共建延边黄牛产业研究院,与延吉市、梅河口市共建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食品创新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吉林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等平台加快成果转化,全年转化成果63项,转化收益561万元。发挥智库作用,向各级政府报送咨询报告100余份,其中30余份报告获各级政府机构采纳。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水南村和光昭村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全省包保帮扶贫困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附属医院全年门诊量达110万余人次。

6.坚持开放办学,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深化。深入推进国内外交流合作,与韩国国立癌症中心、吉林工商学院、鲁东大学、北部战区陆军、延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快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获批“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获国家级人才类引智项目1项,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15人次,选派137名师生赴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构建学校、学院、地方校友会“三位一体”校友工作格局,新增1个校友会。参加首届吉林省校友人才促进吉林振兴发展大会,签约合作项目2项。启动“助梦起航”资助项目,荣获吉林省5A级社会组织称号,全年获资助、捐赠11,957万余元,创历史新高。

7.坚持依法治校,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发布实施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指标。优化珲春校区专业布局,在校生规模稳步增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梳理学校改革任务工作清单、落实措施清单、负面事项清单,建立“多维、多元、分类、分型”评价标准,制定专业技术主辅15个系列职务评聘新标准。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程序,组织论证、评审项目84项,预算资金39,523余万元。发挥审计监察风险防控效能,全年审计资金32,525余万元,增收节支143.1万元。聚焦重点事项、重要工作开展督查督办,推动工作落实,办理书记校长信箱信件50件,处理各类诉讼件13起,有力维护了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8.坚持师生为本,办学环境条件有力改善。加强财务管理,争取中央财政、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共9732,062万元,全年实际收入100,308万元,突破10亿元大关。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投入1864.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争取到了“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医学科研实训中心和长白山区域生物资源与利用科创中心两个项目,总投资达24,500万元。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获批吉林省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院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合理调配办公用房,完成各级各类采购任务13,618万元。启动拓展性校名注册申请工作,填补校名商标管理空白。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0余项。推进民生保障工作,投入1,460余万元普调绩效工资,增设教职工早餐、暑假午餐服务,走访慰问患病、贫困教职工等190人次。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有力保障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学校今后一段时期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标“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新要求,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繁重,将办学特色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精准对接、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的贡献度需进一步提升。三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成果需进一步涌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勇于面对、全力破解。

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推进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2022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为抓手,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持续深化改革,持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做强特色优势,高质量落实发展蓝图

——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重点突破,制定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抓好重点工作推进的实施方案,做好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九高九坚持”重点任务分解,强化工作落实,推动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强力推进“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对照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和新一轮建设方案,完善一流学科建设“特区制”方案,聚焦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一体化集中优质资源、汇聚优势团队,揭榜挂帅、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对标吉林省应用研究型高校分类评价指标,进一步突出办学优势,明确发展目标,打造协调发展体系,引导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产出标志性成果,为期末评价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发挥一流学科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1158+”学科发展规划的动态调整。加强科学评价,构建以建设实效和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模式。对照《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促进多学科交叉、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机制,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融合,形成优势特色持续加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学科建设良好态势

——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启动《延边大学章程》修订工作。出台《延边大学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清理和审核,做好“存、废、改、并、立、释”工作,构建适应双一流建设要求、体现师生为本理念、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二、做优人才培养,高质量培育时代新人

——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质量。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十大育人”体制机制。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立项建设20门左右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通识教育选修美育类课程力度,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及形式,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全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3135”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十项计划”2.0版。完善大类招生、考试招生制度,做好高考改革对接,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做好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和验收,加快推动理学、历史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积极将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打造为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对课程设置重复率达到60%以上、发展缓慢、生师比高、师资不足、不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专业进行撤销或停招。实施教师能力水平提升计划,积极培育重大教学成果,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

——着力推进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本硕博贯通培养、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等培养模式,推进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打造交叉学科育人平台,着力提升研究创新能力。优化研究生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招生指标动态分配、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选拔等制度。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加大实践基地和教学案例库建设力度,完善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导师队伍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快继续教育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继续教育体系,修订培养方案,打造优质课程线上资源库,推进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培养质量。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探索以公办院校为基础的函授站建设布局,构建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教育培训机制,打造一批非学历培训特色品牌项目。

三、做活人才引育,高质量打造师资队伍

——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化建设,科学量化考核标准,构建师德师风与人才引进、岗位聘用、评优选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机制。规范师德师风惩处监督机制,严格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实施“秉烛育人”工程,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加强黄大年式好老师(团队)培育力度,突出典型示范,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引才育才。紧密结合吉林省人才政策2.0和一流学科建设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引育力度,“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才智,力争实现长江学者、杰青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完善教师发展服务体系,建立院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深入实施图们江学者奖励计划,遴选2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预约培养人选,20个左右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管理团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培训,推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机制建设。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师德师风、科学研究成果、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建设等各类表彰奖励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推进人才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成果目录,修订部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建立教师大数据平台,打造多元化晋升发展通道。

四、做好创新驱动,高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研管理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制定科技项目认定、项目执行绩效、经费使用监督检查等制度,建立既有利于发挥学术环境优势,又有利于优质资源整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管理体制。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和科研人才评价标准,规范科研团队、科研平台考核评价机制及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潜心研究,产出更多优质成果

——培育科研团队和成果。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及创新团队建设,加大高层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及重大重点项目的培育力度,力争培育12名国家级人才、23个高层次科研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15项,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实现突破。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科研平台前瞻性、战略性布局,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加强应用型科研平台和创新型科研平台建设,争取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3个,力争获批省部共建图们江流域及日本海资源与环境科技部重点实验平台。积极推进与天衡药业等共建药物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精准对接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助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优势,积极参与全省高校肉牛产业学院协作体建设,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延黄牛,打造民族品牌。依托吉林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提升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团队等为支撑,做好光昭村、子洞村和勇新村精准帮扶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将附属医院打造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五、做实交流合作,高质量推动开放办学

——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夯实校院联动机制,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国际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国家高校的合作交流,创建东北亚地方高校联盟。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开展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实施“国际化引智创新示范基地培育计划”,持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朝鲜建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巩固拓展国内交流合作。稳步加强与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对接《关于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加强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三省一区校际间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聘、平台开放、协同创新、对外交流等工作,探索成立高校合作联盟、跨学科专业联盟,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三省一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格局。

——广泛汇聚办学资源。积极对接国家民委和省相关部门,争取更多办学资源和政策支持。加强校友联系,拓展校友资源,构建“三位一体”校友工作体系,加强海内外地区校友会建设,打造“卧龙腾飞创新创业校友讲堂”特色品牌,提升校友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加强教育基金会筹资渠道、项目管理和体制建设,完善校院两级筹资工作体系,努力将基金会建成学校事业发展的蓄水池助推器

六、做细学生工作,高质量推进协同育人

——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从思想引领、要素集聚、改革评价上着力,立足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各领域,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构建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工作人员协同育人机制,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升级“延学笃行”,完善“易班”社区,推进“一院一特”“一团一品”建设,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精准化建设,着力提升育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不断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学工系统,融合融媒体、新技术实现“一站式”服务。配齐建强“三支队伍”,实施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开展辅导员培训及能力大赛,构建“导学、研学、践学、比学”四位一体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培训体系,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学生工作队伍。

——持续做好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创新创业体系。加大力度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引入更多资源入驻园区,建立融资、项目、技术等资源整合对接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并举、精准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机制,构建“互联网+就业”模式,完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更多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

七、做深改革创新,高质量夯实发展基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延吉、珲春两校区管理模式,融汇一体发展合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签订《学校—学院年度目标任务书》,加强校院以及部门、学院协同联动,充分激发师生员工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打造优质后勤服务,完善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升级改造泛海体育场、逸夫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医学综合实验实训楼建设,谋划好长白山区域生物资源利用科创中心工程项目。对标《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建成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加强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管理,规范招标采购流程,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强化内控保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构建多层次筹资体系,合理运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务和财政项目管理,严格实行额度控制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监督、预警和绩效考核。做好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评价,建立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建设平安幸福校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构建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保密宣传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教职工薪酬收入稳步增长机制,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次提高教职工工资,推动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提升。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师生帮扶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乘势而上开新局,凝心聚力再出发,奋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愿景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延边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