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法规与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工作流程图
信息公开申请表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领导小组
信息公开办公室
信息公开监督办公室
信息公开意见箱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您现在的位置: 信息公开 人事师资 因公出访公示 正文

因公出访团组审核审批公示
2019年08月28日 阅读次数:

骨干教师知识交流与能力提升培训

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快速成长,建设一支职业素质高、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具有开拓、创新、实干精神的教师队伍,学校依托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的《骨干教师知识交流与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编号:H192009023),以此借鉴华洋理工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模式与理念,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强化教学与科研并驾齐驱的办学理念,促进我校在教学管理与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向国际一流看齐,与国际先进接轨。我们选派了邱德来、李浩、李香子、崔龙杰、王洪福、朱卫红、全波、尹振星、孙光延、金英花、尹熙俊、崔玉花、金一、李镐、金学军、闵俊哲、延光海、李德、尹在峰、方月善等来自9个部门的20位教师组成的学习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为期14天的学习考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是一个走在教育国际化前列的著名大学,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2位,在材料科学、工程、电机与电子等学科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南洋理工大学不仅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完善和成熟的国际化制度体系和实施系统,而且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吸引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努力提升科研成果,致力于构建世界级研究型大学。全体教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出国学习机会,圆满完成骨干教师知识交流与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重点考察学习了国际合作与教育经验、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学分制改革和课程设置体系等各项任务。通过本次的学习与交流,不仅增强全体老师的国际化意识、开拓了大家国际视野,而且熟悉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际合作及校企合作模式,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学科建设及实验室管理模式,开拓了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本次学习考察将进一步推进了延边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一、学习考察过程

2019年8月13日凌晨,学习考察组20位教师顺利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到机场接机,随后到达南洋理工大学培训中心办理住宿。

2019年8月13日—8月23日,学习考察组全体教师先后听取学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余明华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晓东教授、国立教育学院王其云教授、社会科学院刘宏教授、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洪化清教授、土木与环境工程苏志强教授及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王小蒙教授博士等15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参观考察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图书馆、智能学习教室、学生生活区、实验室、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室、李光前医学院、石墨烯,电池材料生产实验室、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等多个部门机构,讨论分享了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分制改革经验。8月23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校友办公室负责人及接待组相关人员为学习考察组20位教师举行了培训结业仪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代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向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对这次学习考察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考察组全体教师严明的守纪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受到了讲座专家教授的一致肯定,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培训与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期待与延边大学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校友办公室负责人为每位教师分别发放了校友卡和校友纪念册。学习考察团长、延边大学医学院主任邱德来教授代表延边大学进行总结、并真诚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师生到延边大学进行交流,共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合作与交流。23日下午,邱德来、朱卫红和金一教授代表考察团全体教师向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同志汇报了学习和考察体会,洪大使对本次学习与考察成果给予充分肯定。8月25日0时55,学习考察组20位教师从新加坡樟宜机场起飞,于当日10时30利抵达长春龙嘉机场,按期返程。

二、学习考察收获

我们本次考察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云南园校区,该校区占地面积约二百公顷,建筑面积约110万平米,其中有40万平米的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可同时容纳3万人。在校生约31900人,其中研究生8100人,他们来自全球的90多个国家。南大校区是一个全防御市区融合开放式校园,校园没有围墙和大门,整个学校的食堂、体育场和健身中心均对外市民开放。从整个校园环境、建筑风格与格局等各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校园内不仅有校园公交,而且在人行道上设有钢骨拱棚,为行人遮光挡雨。整个校园内绿树成荫,并将多元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大世界领先的智慧教室,这些智慧教室大小不一,共有200多间,最大的教室可容纳400多人,其中一座是俗称“小笼包”的欧式建筑。这种“小笼包”建筑里面共有56个对学生全天开放的小型智慧教室,每个智慧教室可容纳30人,内设有五组网络智能设备用于学生学习,学生可随时进入智慧教室学习或小组讨论,这些智慧教室为南大的师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教学场所。另外,校区内还配有大量的阅读室,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南大的学生活动中心区域也令我们印象深刻,该区域具备非常完善学习、休闲、娱乐和餐饮功能,活动中心内部设有各种造型的学习桌椅、电视、电子游戏机、乒乓球与台球等,活动室外有全天营业的快餐厅和咖啡店,学生可以随时就近用餐,充分体现了南大以学生为中心,以方便学生学习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南大的食堂更是以方便学生用餐为目的,食堂营业时间至深夜,学生可随时就餐,菜品种类多,价格低,而且假期照常营业,并对校外开放。此外,我们认真了解南大一流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考察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的先进制备程序和工艺,切实感受到产学研结合在纳米材料及能源方面的应用前景。在南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室,我们认真考察了产学研结合-3D超滤膜打印机的研发、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量产过程,使我们认识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考察了医学院的运作与管理经验,分享交流合作办学经验,探讨开展现代化实验室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科研平台,保障了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

延边大学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努力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延边大学相关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是我校面临主要问题。此外,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科研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跨学科建设及产学研结合体制,是延边大学在教学和科研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次学习考察中,全体教师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考察机会,认真参加各项培训课程,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提问、虚心请教。在教学方面,体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深受启发。学习了南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改革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课、研讨课、通识课等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学科布局、教材应用及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实践经验。在学习前沿教学理念和教学技巧的同时,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困惑与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并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在学科建设方面,通过对百合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院的考察,我们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充分认识到跨学科和人工智能化技术研究,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我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深入的交流。通过考察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园,产、学、研结合-3D打印机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量产,以及石墨烯,电池材料生产实验室的建设与运作情况,我们感受到南大一流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高端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等,我们认识到我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建设与运作体制在国家需求和国际领先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我们了解了南洋理工大学学生生活管理与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中心的运行情况,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南洋理工大学的以人为本,以方便学生学习为中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驱动创新的运行与管理体制,积极探寻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在一流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等各方面领导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成功典范。

三、学习考察体会

学习考察组全体教师深感本次学习考察任务重、时间紧,学习考察的课程紧凑,行程安排细致,内容详实,覆盖面全,每天上午9-12点安排集中授课,由南洋理工大学知名教授讲授,分享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和南洋理工大学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的办学历程,讲授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及开拓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经验,分享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及MOOC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聆听了苏志强院士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和跨学科、博雅人才的培养机制,在课堂上大家积极提问,与讲课老师认真讨论,深入了解南洋理工大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认真领会一流学科建设理念与学科交叉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每天下午安排实地考察,学习考察组全体教师先后考察了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学院、百合研究中心和先进的智能化教室,实地领会了南洋理工大学在材料、人工智能、能源和智能化教育等世界先进领域的综合实力,对于学习考察团全体成员来说,这次考察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提升过程。学习考察组全体教师通过集中听课、工作坊与实地的考察交流等形式,使全体老师对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与运行机制有了充分了解。通过本次学习与考察,学员们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办学模式与体制、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资源的开发有了新的认识,对南洋理工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科学研究与校企合作,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考察与学习,我们充分体会到南洋理工大学以人为本,以方便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校区规划与建设方面,为学生创造最佳花园式校园,提供最佳宿舍、活动区、全天开放的学生食堂和条件优越、数量充足的各种学习空间,学生可以选择智能教室和学习室等自己喜欢的场所学习,南洋理工大学的花园式校园成为培养世界顶尖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体系方面,南洋理工大学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课程结构体系,有着先进的学科建设体系和验,完善的卓越教师团队,严格的人才引进体系及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建立和管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和研究队伍,实现了卓越科教融合,而且强化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辅助支撑团队,精准服务于科研与教学,推进跨学科研究与成果转化,从而完成了具有创新驱动力的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上,南洋理工大学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授课,以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设施满足学生最舒适的学习生活,以招收高水平的博士和博士后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以成熟的人才引进、培育及管理机制和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进而实现国际化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南洋理工大学非常重视交叉学科的建立,其中有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创建的百合联合研究中心,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阿里巴巴-南洋理工大学联合研究院,就日益严重的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研究,为幸福养老开发新技术,打造和构建乐龄智能化技术中心,实现跨学科人工智能化技术研究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通过对百合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联合研究院的考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科交叉在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科交叉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考察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室后,我们聆听了孙德来教授的精彩报告,分享了他是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使3D打印技术生产的过滤膜从实验室走上工业化量产的过程,使我们体会到评价工学研究成果不能只看论文与专利,也许让世界同行认可的产品才是其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此外,我们了解了南洋理工大学的人事管理、薪酬制度及激励措施,聆听了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教授报告,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严格精准的人事考核与晋升制度体系,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的人才管理体制,而在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定中看的是参选人的国际影响力,以3-5名国际同行评议专家的评审意见为主要依据,不局限于论文和课题数量,更不是由所谓的“教师聘任委员会”来决定,这充分体现了专业教授评选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从而保障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之,通过了解和学习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理念,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方便学生学习为主线,才能更好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只有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卓越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成就。

四、今后工作建议

通过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考察,学校选派的20位教师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均获得了较大提高;在一流学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建设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更好地促进延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帮助。

建议外国专家局多给予支持学校这样的项目,以此为契机,让选派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一流学科和一流实验室建设经验,了解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此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模式,完善延边大学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接轨,为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献计献策。

 

 

 

 

 

南洋理工大学有关领导与全体学员合影

 

 

南洋理工大学原副校长余明华教授讲座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德来教授讲座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洪化清教授讲座

 

 

 

 

南洋理工大学跨学科研究院,数理学院申泽骧教授讲座

 

 

石墨烯电池实验室考察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苏志强院士谈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科生培养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王其云教授讲座

 

 

 

向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同志汇报学习与考察体会

 

 

结业合影

延边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