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听课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根据《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深入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有关规定》(教党〔2014〕18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延边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程(修订)》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本科课程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听课人员和听课时数
第二条 校级领导听课
主管教学工作的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时数不少于8学时,其他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时数不少于4学时。其中,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对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1次课。
第三条 院级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听课
1.主管教学工作的院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其他院级领导不少于2次。
2.教务处正副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其他各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要根据工作情况选择听课。
第四条 校院教学督导组听课
1.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
2.院级教学督导组成员听课要求,可参照校教学督导组要求,由学院具体确定。
第五条 教师(同行)听课
1.专业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
2.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
3.新入职教师听课要求,按《延边大学新聘任教师岗位教学能力培训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第三章 听课范围与评价内容
第六条 听课范围包括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所有课程。
第七条 评价内容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有关情况。可参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试行)》进行评价。
第八条 听课人员除关注教师授课情况外,还应关注并记录有关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风、学风、师生对本课程教学及其他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听课基本要求
第九条 听课人员每次听课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一节课。
第十条 听课以随机检查和进班级听课为主,也可采取集体听课看课、集体评议的方式进行。听课人员可预约延边大学教室可视化多功能平台(求真楼三楼),在规定的教学检查时段内进行看课评价。
第十一条 听课人员进课堂前,应向授课教师告知身份。听课过程中要遵守课堂管理规定,不得随意进出教室。听课后要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对听课中发现的涉及到教学条件、教风、学风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教学单位或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解决。
第十二条 党政办公室负责安排校级领导听课。各单位负责落实本部门领导干部、教师、院级教学督导员的听课安排。校教学督导的听课,按当年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落实安排。
第十三条 听课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填写《课堂教学观察记录》(以下简称“观察记录”,见附录)。《观察记录》每学期收集一次,并进行汇总,其中,校级领导《观察记录》,由党政办公室收集汇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存档;院级领导干部、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任教师的《观察记录》,由学院院办/教科办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后形成《学院听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报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审核备案。
第十四条 校级领导的听课评价意见和建议等,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向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转达,并对整改措施和改进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院级领导干部、专业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的听课评价结果、评价意见及建议等,可采取个别反馈、集体评议反馈、教研室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反馈。学院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授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他教师听课。
第十六条 学院要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学院听课实施细则,制订学期听课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检查本单位教师的授课情况。
第十七条 听课评价结果将作为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学院听课工作开展情况,将作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考核评价的一项依据。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负责解释。
附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试行)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点 |
评价等级 |
优 |
良 |
及 |
不及 |
教学态度 |
立德树人,教风严谨,认真负责 |
|
|
|
|
教学文件齐备;教学设计合理,备课充分 |
|
|
|
|
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
|
|
|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
|
|
|
|
教学内容支撑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完整,深度与广度科学合理 |
|
|
|
|
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学科前沿信息和社会发展需求 |
|
|
|
|
信息量适宜,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概念准确,逻辑性强 |
|
|
|
|
教学过程 |
课程思政贯穿课堂教学 |
|
|
|
|
授课方式合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
|
|
|
|
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积极情感和兴趣 |
|
|
|
|
有效管理课堂,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
|
|
|
|
教学效果 |
有效评价学习过程和效果,有反馈环节 |
|
|
|
|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学习认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
|
|
|
|
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与拓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
|
|
|
教学技能 |
课件简洁生动,内容清晰;案例有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
|
|
|
|
讲课语言生动、准确、精练,富有感染力; 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
|
|
|
|
合 计 |
|
|
|
|
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 |
优秀 优≥12,无不及格 |
良好 良≥12,无不及格 |
及格 及≥12 |
不及格 不及≥5 |
|
|
|
|
评价时间 |
20 年 月 日 |
课 堂 教 学 观 察 记 录
课程名称 |
|
任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
授课地点 |
|
授课时间 |
20 年 月 日 第 ~ 节 |
课堂教学优势、不足及改进建议:
|